信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唐家湾:白云溪在白云尖向这里“洄湾”

网址: 日期:2025-09-04

龙城.jpg

 

至今,一些“老常州”仍会怀念当年的常州盛景之一白云溪。提起白云溪,就不得不说唐家湾。以前,白云溪在白云尖向唐家湾“洄湾”。历史上,常州不少名人都居住在附近,这一带是常州有名的名人聚集地之一。


10.jpg

 

 

以前,这里曾是深宅大院聚集地

 

11.jpg

1940年的迎春桥唐家湾

(丁仲元摄 常州市档案馆藏)

 

唐家湾位于迎春步行街北面,旧时这里连接日新街、通白云渡。相传明代抗倭名将唐荆川的高祖曾在此筑屋居住,形成唐家宅第。因宅第前临白云溪洄湾处,沿岸垂柳成行,风景如画,端午节时还曾在此举行龙舟竞渡,因此得名唐家湾。

 

《记忆龙城》记载,唐家湾有南唐家湾与北唐家湾之分,位于白云溪两岸。南唐家湾又称后北岸,北唐家湾位于今天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侧。上世纪七十年代,白云溪被填没,南唐家湾后统称后北岸,北唐家湾周边改建住宅小区,人文环境随之改变。如今,这里还有以唐家湾命名的巷子。

 

“记忆中的唐家湾有些老房子,其中一些是大户人家的。”文史研究者陈伟堂是常州老居民,据他回忆,儿时,他曾看到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近的古玩城连同意园是一片破旧老房子,“历史上,这里还有清朝大臣赵申乔和状元赵熊诏父子家的私宅。太平天国时期,陈玉成曾把意园作为‘圣库’。”

 

除了赵家的私宅,这里还有庄氏私宅。庄蓓是常州庄氏的后人,据她介绍,唐家湾以前有三元阁,他的爷爷庄星平就出生在那里。她说,庄家和唐家都居住在唐家湾及附近,且是大户人家,唐氏和庄氏很早就联姻了,“唐荆川娶庄齐之女为妻,他的女儿又嫁给庄齐的孙儿庄以临,庄以临和妻子把唐荆川之学传授给他们的后代和庄氏族人”。

 

 

难忘唐家湾、难忘白云溪

 

12.jpg

白云尖石碑

 

从晋陵路与延陵西路的交叉处走过,会看到一座白云尖石碑。“白云尖和白云溪、唐家湾有关,它们是老常州人难以忘怀的记忆。”陈伟堂和同是历史研究者的叶舟曾一起撰文回忆白云尖、白云溪和唐家湾。

 

“白云溪向唐家湾的洄湾处,俗称白云尖,民间相传这里是‘倒地文笔峰’,每天清晨,峰尖映现于烟雾中,自有一种清灵之气。”陈伟堂告诉记者,所谓“尖”,是指两河汇流相交呈尖状的半岛,似毛笔的笔峰。“随着城市发展,白云尖实际已不存在,白云尖形成的南北水环境早已消失。白云尖南面的后河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填没。白云尖北面的白云溪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填没,下面还建了防空洞。上世纪八十年代,原白云溪上还建起了颇为闻名的小商品市场。”

 

13.jpg

1947年的白云溪

(陈磊 提供)

 

据介绍,白云溪位于常州城中地段,即现在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近的迎春步行街上,为内城河中的一段。白云溪长约1000多米,河道清澈,以白云古渡为中心,北通北水关,西与1100年前开挖的子城河相通。上世纪七十年代,白云溪尚存,后随城市建设发展而消亡。

 

白云溪两边分前北岸和后北岸,这里可谓常州人文历史最大的集中地之一。清代“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南田、“常州学派”创始人庄存与及乾嘉年间诗坛著名的“毗陵七子”中的五位就住在这里。恽南田的“暮色苍苍落日斜,孤舟深处两三家。苍波渺渺无人渡,撑个扁舟看晚霞。”就是《白云古渡图》上的自题诗;云溪北岸,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先生终老地藤花旧馆;“风雪一家寒”的清代布衣诗人黄仲则,其两当轩书斋也在溪边。

 

 

14.jpg

20世纪30年代白云溪龙船

(吴中行摄 常州市档案馆藏)

 

 

白云溪中间设有渡口,就是白云古渡。旧时每到五月间的龙舟竞渡,从顾塘桥至唐家湾,舫舟尾接,亦是常州一大胜景。清代常州诗人洪亮吉《外家纪闻》记载:“端阳云溪竞渡有龙舟六艘,城内是五色龙,东门的大小青龙、西门是金龙、南门是白龙、北门是乌龙。”“清晨,故城四方民众划着六龙舟,汇聚城内子城河白云渡东端的白云古渡,争相竞渡……”

 

15.jpg

现在的白云溪渡

 

 

除了唐家湾,这些地名也和唐荆川有关

 

陈伟堂介绍,除了唐家湾,常州还有一些地名和唐荆川有关,比如荆川公园、陈渡桥、唐家村等。

 

常州城西的荆川公园,占地面积180多亩,园内历史陈迹俯拾皆是,人文光华与园林精巧相映成辉。公园东首,矗立着常州现存最早的牌坊,即明代著名政治家、礼部尚书孙慎行书坊额的“先贤唐荆川先生读书处”坊。牌坊身后,掩映着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神韵的建筑群,便是大名鼎鼎的“陈渡草堂”。

 

“陈渡草堂”一名的由来,须追溯到唐荆川的一段童年往事。在常州民间,至今流传着唐荆川与陈渡先生的故事。陈渡是位颇有名望的老学究,虽然没做成唐荆川的老师,却向唐家推荐了奔牛镇上的叶霖先生,叶先生不仅为唐荆川解惑传艺,还向其传递正直为人、爱国爱民的思想,成为唐荆川奇崛人生的引路人。后来,唐荆川在南运河上架起一座石桥,欲取名为“叶霖桥”,叶先生却婉言拒绝,建议以陈渡先生来命名此桥“,陈渡桥”便成为500年来常州城家喻户晓的地名,陈渡桥畔的唐荆川读书处,自然而然就叫做“陈渡草堂”了。

 

如今,荆川公园内还保存着唐荆川墓等历史遗迹,它们不仅见证了唐荆川辉煌的一生,更承载了人们对他的深切缅怀。上世纪八十年代,唐荆川墓被江苏省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彰显其历史价值。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常州档案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