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昔系名噪江南的水陆要津和商埠,今为拥有常州地区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的物流重镇;
它,地处古运河畔,积储了绚丽多彩的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无数文人雅士商贾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它,就是有着2100余年历史的古镇——奔牛。

东来六月井无水 仰看古堰横奔牛

奔牛,自西汉得名,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宋咸淳《毗陵志》引《舆地志》记载“汉时,有金牛出山东石池,到曲阿(今丹阳),入栅断其道,牛因骤奔,故名。”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中原,下令开凿江南运河,自苏州望亭,经无锡,至奔牛,再折北通孟渎出长江,全长170公里,形成江南运河通江第一河口。之后,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鉴于奔牛作为水路要冲,兼控运河、孟渎的重要地位,故在此专门设闸,以节制运河水位,蓄水济运,利于南北航行。

置堰设闸之后,奔牛借助运河往来船只等待过闸和商人停留食宿的商机,开埠立市,由此开启了商贸发展之路,赢得了商贸繁荣的“邑西巨镇”美誉。一直以来,奔牛都是常武地区的一个重要集镇。宋代,奔牛即为武进县四大重镇之一。明末清初,奔牛仍是武进县三大重镇之一。
目前,奔牛镇尚有江南运河第一河口、万缘桥、能仁禅寺等古迹遗址。奔牛老街上仍有部分古井古桥等古迹,呈现出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样貌,依稀让人能回想起它往日的辉煌。
听伯牙桥畔千年琴声 看能仁古刹铁佛庄严

奔牛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这里是“高山流水”典故的出处、陈圆圆的故乡、工商业巨子刘国钧的发迹地,是堰闸文化、商道文化、齐梁文化、中医文化、名人文化、知音文化、红色文化的衍生地,留下了“五渎八景”、奔牛灯会等众多文化古迹和民俗非遗。

“五渎”是指奔牛境内有五条古老的河流,开凿于春秋、通江达河、流经奔牛的孟渎;北通大运河、南接白鹤溪、长十华里的直渎;能得其大如萝、久贮不烂、色泽鲜艳西瓜的瓜渎;渎旁有滩大数亩、遍植芦苇的芦渎;流传着晋国大夫俞伯牙路过奔牛弹琴、高山流水遇知音传说的琴渎。

镇上还有“奔牛八景”闻名遐迩,能仁古刹的宁静、伯牙桥的韵味、陈氏书楼的雅致、高陵乔木的雄伟、秀水紫竹的清幽、星月池的神秘、洗心池的澄澈以及张公钓鱼台的悠然。这里曾见证陈圆圆的传奇、刘国钧的商海起航,八景虽逝,却留下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话与运河畔的紫竹幽香。
悠悠运河水潆涟 千年古镇焕新颜
天禧桥下,运河奔流。河畔人家,白墙黛瓦,红格窗棱;运河岸边,青石板砖,风景如画。如今的奔牛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现在,承继辉煌历史的奔牛镇,充分发挥自身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了以设施农业、绿色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为主导的现代高效农业,以电子电机、液压机械、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为主体的现代工业和以港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链均衡发展的崭新集镇。奔牛镇综合实力也不断迈上新台阶,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江苏省百家名镇”“常州市十强乡镇”。

它,是“水陆空铁”俱全的物流“基地”;
它,是描绘生态廊道的“运河明珠”;
它,是一座讲述着无数故事的千年古镇。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常州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