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地名的背后深藏着趣味横生又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故事,它们都是常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见证和文化记忆。
稍微留心,我们就会发现,常州许多地名中都带有“墅”字,如常州东部的戚墅堰,奔牛机场所在地罗墅湾,以及常州西部的吕墅......
戚墅堰运河公园
“墅”的本以为
供游玩休养的住宅以外的房屋
最常见的引申为“别墅”
“墅”这个字与常州的关系很早就在古书文献中出现过,北宋徐铉《稽神录》卷一《李诚》有写:“江南军使苏建雄,有别墅在毗陵,恒使人李诚来往检视。乙卯岁六月,诚自墅中回,至句容县西。”
据研究,旧常州武进、无锡、宜兴、江阴为中心地区有很多地名以“墅”字命名,往西的丹阳、江宁越来越少,苏州也很少。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在常州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名。
位于常州东部的戚墅堰,
在宋时因“世族戚氏卜居”而得名,
意为戚氏居住的别墅,
当地拓河之后,此处便被称为戚墅港,
后来又筑了堤堰,故改称戚墅堰。
戚墅堰西
位于常州新北的罗墅湾,
据《武进·阳湖志》记载,
在南宋时期的名臣罗点罢官后举家搬到常州,
选择罗溪孟河西,即现在罗墅湾南街西边,
作为寓居之地,
从罗点寓居时起,这里便名罗墅湾了。
新北罗墅湾
常州潘墅村位于常州新区龙虎塘镇以北,
历史上,潘墅是圩塘、百丈及江阴利港石庄等地
人步行赴常州的必经之路,
据潘墅杨氏宗谱
“宋景定二年南迁潘墅而宅”的记载,
潘墅地名早在宋朝就有了,
后逐步变成农民集市交易场所。
潘墅老街 摄:甲乙
由此可见,许多带“墅”的常州地名都因姓氏定居或聚居而得名。
此外,常武地区还有许多地名中包含“夏墅”
新北区的“西夏墅”;武进中部偏南的“南夏墅”;武进郑陆镇的“北夏墅”;钟楼区西林街道的“朱夏墅”;武进区雪堰镇的“夏墅村委”;新北区新桥镇西的“夏墅桥”和经开区横山桥镇西北的“夏墅桥”。
经过研究,除朱夏墅外,其余六地原先均称“夏墅”,但这六处“夏墅”基本无“夏”姓定居。“夏墅”者,就是指田野间盖的大草房,古人多住草房,在田野间盖大草房者自然不胜枚举;另据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潭其骧先生研究,古时这里曾出现过地主庄园的农耕形式,其庄园亦称为“墅”,所以一县之内有六七处“夏墅”(大草房或大庄园),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常州地名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常州历史的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珍贵的地方文化,地名作为一种广泛而鲜活的文化符号,对它多一份了解,也就对这座城市文化的多一种的感知。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河畔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