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常州的大街小巷,我们能轻松道出许多耳熟能详的地名,偶尔也会为一个地名的读音纠结许久,如果好好探究,我们会发现这些地名的背后深藏着有趣又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故事,它们也是常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见证和文化记忆。
长江常州春江段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让常州的“长江文化”进入我们视野,比如常州春江镇紧临长江的圩塘镇,这里的“圩”字在常州地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沈括的《万春圩图记》写:“江南大都皆山也,可耕之地,皆下湿厌水濒江,规其地以堤,而获其中,谓之圩。”
光在这一个字上就有许多文化渊源......
圩
“圩”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读音:xū、wéi、yú
★ 读作“xū”时,一般指代集市。如:赶圩(赶集)、圩埠(市集码头)
★ 读音“wéi”时,一般指代低洼地区周围防水护田的土堤。如:圩岸
★ 读作“yú”时,一般指窊,凹。如:圩顶
那么这个“圩”字,在常州地名中是怎样的读法呢?
据范炎培先生所著《常州闲话》统计,常武地区带“圩”的地名,至今大约尚存五十左右,如圩塘、圩墩、芙蓉圩、大圩村、大沟、安圩桥等等。
圩塘长江边
因为常州地处江南水乡,河道密布,湖荡众多,所以就以上带有“圩”字的常州地名来看,多是形容先民们筑圩防耕作圩田,所以普通话应读作“wéi”。
不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听周围人用常州话读作“yú”,其实,千百年来,“圩”在常州方言中一直读作“yú”。因为汉字常有古今音不同的情况,而地名往往保留古读音。常州方言是北吴语片(太湖片),常州小片(毗陵小片)的代表语,常州方言中就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读音。
圩墩公园
在古代著作中,也有许多提及“圩”的记载,可见其文化渊源之深。
在《辞源》、《古代汉语词典》及1986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中有记载:圩yú(又读wéi),指南方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叫圩。《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生而圩顶,故名丘”,在古汉语中,“圩顶”读yú dǐng,即头顶四陷。杨万里《圩田》诗有写:“周遭圩岸僚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宋史。范仲淹传》:“江南之圩田,浙西之河塘,隳废者可兴矣。”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河畔中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