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聆听古建的低语之浩然亭、落星亭

网址: 日期:2025-02-20

龙城.jpg

 

浩然亭、落星亭坐落于常州市人民公园原西南部。2002年夏,人民公园改建为开放式公园,浩然亭整体移建于公园东南部崇法寺前的假山之上,落星亭移建到崇法寺前20多米处。1987年1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调整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jpg

 

“纸城铁人”存浩然

 

浩然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为纪念南宋丞相文天祥和常州抗元斗争英雄姚訔、陈炤、王安节、刘师勇、包圭等死难将士而建忠义祠的附属建筑。据明毛宪撰《浩然亭记》载,“浩然”取自孟子语“浩然之气”和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作为亭名,是颂扬抗元将士的浩然正气。据2001年立浩然亭简介石碑介绍:“浩然亭原在忠义祠后,清乾隆年间阳湖知县陈廷柱移建。”清宣统二年(1910)浩然亭又移建于公园,1983年重修。浩然亭为单檐六角攒尖项,亭高6.6米,对径3.45米,铺筒瓦,施枓栱。

 

2.jpg

90年代人民公园浩然亭

 

3.jpg

 

南宋咸淳十年(1274),元世祖忽必烈发起对宋朝的最后一击,他派出了20万大军,由左丞相伯颜率领,从襄阳沿汉水南下,然后顺长江一路东进,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德祐元年(1275)春,元军兵临常州城下,常州知州赵汝鉴却临阵逃跑。时任福建泉州司理的姚訔,因母丧归居宜兴,见常州失陷,国势险危,便主动到无锡,与好友陈炤商讨收复大计。他们分头到四乡奔波,组织起两万义军,收复了常州城。常州收复的消息振奋了南宋朝廷,朝廷立即诏授姚訔为常州知州,陈炤为通判,又派副统制王安节带兵前来协助防守,对在杭州的南宋朝廷来说,常州就是杭州的大门,必不可失。姚訔还邀请晋陵人包圭担任武进知县。在平江(苏州)的南宋丞相文天祥派尹玉、麻士龙、朱华、张全等率一万宋军来救援常州,宋军在虞桥(今洺阳镇)与元军遭遇,尹玉和麻士龙两位将军和近万士兵全都壮烈殉国。

 

激烈的常州保卫战开始后,常州守军在没有援军和缺乏粮草的极端困难下,与团团包围的元军对峙,坚守了半年之久。元兵后来增兵到40万以上,伯颜惊叹常州是“纸城铁人”。已经到了十月深秋,常州南门被元兵攻破,护国寺和尚万安、长老莫谦之率500和尚兵,高举“降魔”大旗,身披袈裟,手操禅杖,一路杀奔南门而来,元兵目瞪口呆,以为天降神兵,但终因寡不敌众,和尚兵全都壮烈牺牲。城破后,姚訔力尽后纵身跳入火中自焚,陈炤英勇战死,“知兵有计略”的王安节挥舞双刀率军死战,力竭被捕后因拒绝投降,遂被伯颜杀害。元兵进城后,为了报复顽强抵抗的常州人,进行了野蛮的“屠城”,相传只有七人因躲在桥下未被杀死,全城只有十八家房子未被烧毁,于是留下了“古村”这个地名。宋末的常州抗元保卫战后载入《宋史》,被列入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100个战役之一。

 

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在广东被俘后,遂被长途押解到元大都(今北京)。1279年在路过常州时,文天祥写诗《常州》(并引):“常州,宋睢阳郡也,北兵愤其坚守,杀戮无遗种,死者皆忠义之鬼,哀哉!”故常州有“忠义城”之说。据《姚氏宗谱》记载,明正德年间,皇帝诏准常州建忠义祠,“将文天祥祀于苏常之祠”,与杭州的岳飞庙同等规格。忠义祠原在纪念武烈帝陈果仁的忠佑庙(庙址在实验小学和原22中学)北,明正德六年(1511)移建到双桂坊,正德十五年(1520)巡按御史叶忠增建忠义祠。从忠义祠平面图可知,忠义祠东至崇法寺,西至嘉贤寺(即季子祠),北临青云坊街,南靠双桂坊街,祠内建有正门、仪门、正殿、寝殿、浩然亭等。正殿供奉姚訔、陈炤、王安节、包圭、刘师勇等15位抗元英雄的牌位,最中间文天祥牌位上书“宋右丞相少保信国公谥忠烈文公”字样,祠内的二块石碑今迁移到崇法寺东南的围墙之上,原忠义祠坊的坊柱也迁移到浩然亭北的假山和草地之上。

 

落星亭是因清康熙年间的一块流星陨石而建的亭子,至于是何年何月何日何时落下的陨石则没有记载,是否是陨石还有待科学鉴定。落星亭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当年的陨石现坐落于亭前,陨石呈椭圆形,石形古拙,意趣深远,高约1米,宽约1.8米,厚约0.75米,重约数吨,以石名亭。亭高6.3米,对径3.55米,顶为四角卷棚式,下有四根金山石柱支撑,四周砌以砖栏。亭内原有“悠然意远”匾及光绪年间进士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书“落星亭”三字匾额。

 

 

感天动地有落星

 

落星亭四根金山石立柱上镌刻着两副对联,联文朝内,相对而立,进入亭内方可观赏。正面朝东的是翁佩孚题联,篆书体,联文为“九天以上亦有陵谷,咫尺之间若接风云”。此对联阐释了宇宙及人世蕴含的辩证的哲理和现实的矛盾。上联描述的是宇宙大空间,说明即便在远离人寰、高不可及的“九天之上”,在渺茫无垠的星外太空,依然会有如《诗经》所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高下易位、贤愚颠倒的现象,不可能是清明公正的。下联描述的是社会小空间,说明纵然在弹丸之处、咫尺之间,也能够看到变幻的风云、纷争的世事,找不到与世隔绝、尘俗不染的世外桃源。全联寻求的是大与小两个宇宙极端共存的哲理,说明世界上处处都会有“冠履倒易、陵谷代处”的不平事,启示人们要聪明达观,正确看待世事变迁、社会恶象。

 

4.jpg

60年代人民公园落星亭(薛焕炳摄)

 

5.jpg

70年代落星亭(丁仲元摄)

 

内面朝西的是胡君复题联,行书体,联文为“横绝太空如不可知虚佇神素,汛彼陵劫是有真宰与之沈浮”。大概意思表示为落星的行迹动象及其难以捉摸的命运:上联描述流星横空穿行,何去何归好像并不自知,只是任随形驰神往而已;下联描述落星浮历大劫,好像真的有谁主宰,只能与它一起沉浮起落。联语手法高古,状物美妙,想象丰富,所阐示的玄理既是“落星”的,也是人生的。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命运,似乎既可知又不可知,既有主宰又无主宰,是颇有点虚玄奥妙、发人深思的。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常州古运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区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