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地名信息

又见,别桥!

网址: 日期:2024-12-23

龙城.jpg

 

坐落在“五古湖”之一的长荡湖与瓦屋、丫髻两山之间,有一片秀丽富腴的土地,著名的黄金水道丹金溧漕河穿境而过,这就是别桥。

 

1.jpg

 

由别桥出土的石锛、石凿等文物可知,至少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别桥镇境内即有人类居住。

 

2.jpg

 

别桥古称甓桥、甓溪渡,1400多年前因水而生、因桥得名。隋朝大业末年(616年),宣州永世县令达奚明疏凿泾渎,“甓甃两岸取其固”,运甓为基,架石为桥,谓之甓桥,是今江苏常州溧阳有记载以来最早的桥梁。明成化、弘治年间,甓桥两岸商贾云集,渐成街市,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方言谐音简化为别桥。

 

别桥历史底蕴深厚

人文荟萃,状元福地

 

晋永嘉南渡,南海太守马训迁居别桥,子孙垦荒耕种,开枝散叶,世代以农兴业,诗书传家。别桥马家“一门八进士,叔侄两解元”曾一时传为传话。

 

明嘉靖年间,南京国子监司业马一龙为奉养老母辞官回乡,居乡期间身体力行躬耕田亩,带领兄弟子侄在别桥浪圩皇甫圩边垦荒耕种,组织受旱涝灾民自救。据《嘉庆溧阳县志》记载,马一龙曾捐出拓荒所收粮食重修县城学宫尊经阁,又成功阻止漕运改道一事,避免了无端耗费溧阳十万劳力。马一龙制订了“山林八节会约”,每年与同为别桥人的马震章等乡人出资筹办八次大型传统节庆活动,老百姓可免费参与,有效遏制了当时奢靡虚耗攀比的不良风气。晚年马一龙在玉华山筑馆讲学,提携后生。在溧阳,马一龙“巧治蛋贩”“智斗地痞”“论斤买缸”“治服势利眼”等故事家喻户晓、口口相传,可谓溧阳“民间第一人”。

 

3.jpg

 

清顺治十八年,别桥马世俊金殿独占螯头,成为溧阳唯一的本土状元,被授翰林院修撰后,马世俊潜心掌修实录,而那些迎来送往、宴请应酬等,他多谢绝参加。状元马世俊善诗文,工书画,有“二右”之誉,即书如右军(王羲之)、画似右丞(王维)。清代画家张庚在《国朝画征续录》中赞道:“溧阳马世俊,善山水,好作巨幛,不专师法,而自出杼轴,耸拔夺目。”据《大清一统志》记载,马世俊博学经史,长于文章,且生性澹然,不求荣利(“淹贯经史,负文”“性朴素”)。

 

4.jpg

 

仅在明清两朝,别桥就出了1位状元、19位进士、52位举人。近现代,更是有曾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吉林省委原书记王云坤、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国际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专家郑玉良、卫星导航技术专家童玉、数学家葛力明以及艺术家阮荣春、史敏,世界冠军芮留铭、沈铎等各界众多精英,可谓是鸾翔凤集,地灵人杰。

 

别桥文化遗存众多

文艺繁荣,红色胜地

 

丹金溧漕河自北向南贯穿别桥集镇而过,南朝刘宋时已有,古称珥渎、泾渎,据南宋景定《建康志》载,原泾渎仅“阔一十步”“春夏水深三尺,胜五十石舟;秋冬深一尺,胜二十石舟”。千百年来,河两岸的人们临水而居,依水而兴,繁衍绵延,生生不息。明朝中期泾渎两岸居民与日俱增,物资流通日繁,逐步成为溧阳北部商贸重镇和连通南北、对外交流的交通要地。绵绵不绝的漕河水上帆影点点,桨声欸乃,人来船往,水运发达,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对河道加以疏浚、拓宽、冶理、生态修复、美化亮化……用一颗虔诚的心给“生命线”以接续的回报。

 

5.jpg

 

6.jpg

 

7.jpg

 

南宋绍兴年间,宣议郞虞维携妻子及两兄弟,带着家中老小,由丹徒黄沂坝来到风水宝地允定(今别桥)定居,带来了被誉为“中国法帖之冠”“丛帖始祖”的《淳化阁帖》。虞氏族人在别桥建房置田,繁衍子孙,世代居住,这部始制于北宋淳化三年(992年)的《淳化阁帖》作为虞家的“传家宝”,世代相传。明万历以降,阁帖在历史的风雨中几经磨难,命运起伏,经由别桥虞氏几十代人的守护得以保存至今,和兰州“肃府本”、西安“关中本”齐名,是全国仅存的三套《淳化阁帖》刻石之一,铸就了一地的翰墨流香。

 

8.jpg

 

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传统农学理论的农学著作——《农说》,是马一龙在实操与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写成的,影响深远,改变了明末江南地区“不耕,民以赋税累,而逃亡者殆尽”的局面,被列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玉华子游艺集》24册被收藏在国家图书馆,书中除了收录有大才子马一龙的诗词文章外,还记录了不少趣闻轶事、风俗人情,是后人了解明朝中期江南地区风土人情、人文习俗的珍贵资料。

 

9.jpg

 

别桥“状元福地”“名士之家”的人文土壤上,还活跃着龙灯舞、跳马灯、舞狮、舞马叉、龙船、放荷灯等传统活动,民间文艺绽放着繁荣灿烂之花。

 

10.jpg

 

钟灵毓秀之地涵养了别桥文脉悠长的气质,亦浸润着坚贞不屈的红色基因。“黄金山三战三捷”扭转了皖南事变后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危急局面。悲壮的塘马战斗,以小部分人的牺牲换来了大部分人的成功转移,为我党我军保存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和革命、建设的有生力量。新四军将士身先士卒、勇于牺牲的精神代代相传、庚续绵延,“塘马烈士陵园”“黄金山三战三捷纪念亭”“塘马战斗遗址群”等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是人们纪念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党员现场教学基地,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别桥生态环境优良

物阜民丰,长寿之乡

 

11.jpg

 

鱼米之乡别桥生态绝佳,环境秀美,境内阡陌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长荡湖烟波浩淼,气象万千,有“一斛水中半斛鱼”“日出斗金夜斗银”之美誉。省级水利风景区塘马水库波光潋滟,水质清冽,白鹭翻飞,野鸭悠游,田园乡村淳朴自然、恬静迷人。

 

12.jpg

 

13.jpg

 

14.jpg

 

别桥盛产优质水产粮油,这里有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有“全国放心粮油示范生产基地”。出产的别桥软米被评为“中国好米”一等奖、中国长寿之乡养生名优产品。别桥两湾白芹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塘马百合、玉华山苦瓜茶、黄金山山芋、长荡湖籽虾等“一村一品”各美其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别桥狄顺昌的“金刚脐”糕点在全国食品竞赛展览会上获奖。如今,“别桥老月饼”“别桥豆干”常年盛销,声名远播,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被列入“非遗”。

 

15.jpg

 

“本原生活天地,山水田园之乡”的“别桥原乡”农文旅项目风生水起、声名远播。塘马、黄金山省传统村落演绎着“文艺塘马”“睦邻原乡”的生动画面。这里村庄质朴秀丽,田园美意生动,生活惬意安恬,缕缕乡愁弥漫在别桥一幅幅丰韵绵延的田园牧歌里。

 

16.jpg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别桥舒适宜居、民风淳朴,崇尚“孝”“善”,百岁老人占比远超长寿之乡标准,令人称羡。

 

17.jpg


别桥产业动能强劲

创新载体,创业高地

 

别桥地区自清光绪年间出现以粮油加工先行的现代工业以来,经历了民国中期发展、抗战时期受挫、解放初期恢复的过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迅猛发展时期成为溧阳工业重镇。进入21世纪以后,别桥工业又步入发展快车道,在成为百亿强镇后,产业体系的建立也逐步由粗放发展转为精细调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并转低效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的别桥工业园经前几年的“腾笼换鸟”换得“凤凰涅槃”,赢得了新的布局空间,高质量发展平台载体优势突显。通过项目招选和孵化培育,现已形成先进电池关键材料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通航(无人机)和电梯四大产业体系,构建起绿色生态发展新格局。

 

18.jpg

 

总投资10亿元、占地150亩、拥有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江苏慧创科创产业园,是智能制造园、通航产业制造研发中心、智能制造系统研发中心、生活配套服务中心和网上运营平台。在建中的江苏平陵新材料产业园面积158亩,兼具工业、商业、办公及生活服务多项功能。

 

19.jpg

 

20.jpg

 

作为江苏省唯一的省级无人机特色小镇和省“双创”示范基地,别桥镇拥有长荡湖通用机场(A1类)5万平方米通航及无人机相关产业载体,开展飞行执照培训、观光游览、飞行器研发制造和空中作业等飞行业务,为应急救援、城市消防、空中观览、私商照培训等通航飞行及航空器维保等提供各种保障。

 

宏达电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电梯安装维保、修理调试、检验检测、监察和特种设备的专业人才培训、考证服务,是亚洲最大的电梯类实操培训基地。

 

21.jpg

 

22.jpg

 

该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于公众号——常州宣传


★ 相关内容